编者按: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职教体系中,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关键点。为充分展示甘肃省职业教育在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新甘肃客户端开展“‘职业教育 大有可为’2024新甘肃全省职业院校系列采访”全年宣传活动。本期节目走进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79年,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天水成立天水地质学校,1984年更名为“核工业部地质学校”,建校初期学校以培养我国核工业发展所需的铀矿地质勘查、勘探人才为重点。此后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在2001年7月正式升格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甘肃省第一批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学校“因核而生、依核而长、伴核而兴”,并与国家核工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始终以“立足甘肃、依托核工业,为核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己任,发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校45年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易其名,隶属关系多次转换,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自信自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月1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学校要融入国家新型工业化和甘肃省“一核三带”“四强”行动新发展格局中,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高质量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为跻身国家“双高”序列,建成职业技术大学而拼搏奋斗。
新型工业化建设走深走实。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新型工业化,我该做什么”大学习、大讨论、大提升活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主动对接我省1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网络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核产业等领域的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67个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5个校内仿真实训室,2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成果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最新职教政策与法律法规,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坚持以“双高计划”“提质培优”“技能甘肃”为引领,全力推进双高建设,成功入选甘肃省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逐项突破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11项重点任务,6个类别10个项目被推荐到教育部进行评审,牵头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测量学基础》等3门课程入选第一批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名单。华为ICT工程师一体化认证培养基地等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思政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方式和载体,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打造“四位一体”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逐渐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思政工作“1231”工程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典型案例,获批1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名辅导员工作室。先后荣获省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专业特色建设稳固开展。学校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新型工业化和甘肃省14个重点产业布局,突出办学特色,做足“工”字文章,加快专业升级改造,专业群建设“242”架构初步形成,专业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新增专业31个,建成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4个。
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率先试点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先后和100多家优质企业签订了校企协同育人协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培育水平居省内高校前列。累计向社会输出高技能人才2.5万余人,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师生在各级技能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2个,省级奖项543项。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利军接受采访时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刚刚圆满落幕,全校师生将凝心聚力,围绕建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的历史使命,加快推进‘双高’建设,强化工业类技术人才培养,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甘工院’智慧和力量。”
(来源:新甘肃 发布:甘肃省教育厅 编辑:李杨 编审:王莹芝)